专题15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是由种群和群落构成的B.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其稳定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答案】A【解析】A、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由群落构成,A错误;B、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D、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正确。2.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近年来,环洞庭湖地区全面展开砍伐造纸经济林欧美黑杨,拆除了外湖砂石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环保行动,旨在恢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同时生态学家调研时发现该地区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物种的种群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这三个种群的实际数量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利用沟渠塘坝清出的淤泥种植农作物,提高能量利用率C.据图分析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应该是乙种群D.若甲、乙、丙三个种群可形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乙→丙【答案】B【解析】A.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利用清出的淤泥种植农作物可利用淤泥中的物质,提高物质利用率而非能量利用率,B错误;C.乙种群实际数超过其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很激烈,而甲种群与丙种群均未超过,种内斗争应不甚激烈,C正确;D.食物链最底层往往环境容纳量最大,环境容纳量一般随食物链递进而递减,D正确。3.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水稻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遗传的多样性,C错误;从题干中不能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D错误。4.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B.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递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A错误;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B错误;诱捕棉铃虫种群中的雄虫,使得性别比例失调,雌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减少,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这是控制害虫的常用方法,C错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D正确。5.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