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两次考研经验小结 第一次考研,历史专业课很差,在考试的前一天还浑浑噩噩,搞不清谁是谁,现在想起当时的自己居然还能走进考场,还是颇有勇气的,虽然哭着出考场的。最终的结果是初试成绩比学院线低八分,连复试都没进,最后调剂都没学校要。回头想一下,态度不端正,备考不认真是根本原因,怨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第二次考研,历史专业课大幅提升,我是跨考,原来历史底子就不怎么样,我看了一遍课本,做了几本笔记,看了大纲和大本,名词解释只浏览了一遍。在这里我想具体讲讲, 一、关于课本 课本是基础,应对考试,基础要扎牢,但是我总是不能把全部知识点记牢,常常会忘,反正就是多温习多总结吧,答题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的发挥,细节掌握不牢固是我的死穴,比如去年的大食和今年的铭文,不是没看过而是记不清楚,千万别像我这样; 二、关于大纲解析 这里面是重点了,考前突击,个人认为最应当看这个,但是有些知识点比较简略些,勤快的话翻番课本对比下也不错;关于山东大本,主要就是做里面的练习题,检验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心里有个底儿; 三、关于名词解释 去年考研的时候买的长孙的,个人认为他的方法十分好!但是,我感觉这本书内容并不是非常好,不可否认它能减少我们整理的功夫,让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会限制思维拓展,另外里面确实有不少错误,假如用的话最好再对比课本修改和完善下(在这里没有半点其他想法,真真正正的客观评价!) 四、政治 政治今年的复习节奏没有把握好,但是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经验。大纲和解析,好多页!很努力的去看了,看得头都大了。前年上的起航的政治暑假班,感觉没多大用,在这里,我不建议报辅导班,看书做题就足够了,从今年的考试能看出来,反压题实在是太厉害了!要看哪些书呢? 我的复习历程大概如下,一开始看的大纲,做的任汝芬二和 1600 题,进度太快两本书做完之后有点无所适从。(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节奏和进度,太快了不好,怕临考试会忘记,太慢不行,知识点掌握不全,客观题做起来会很不顺)后来各种突击来了,蒋中挺、任汝芬、肖秀荣的冲刺模拟我都做了,临考试时间也比较紧,主要重点放在了客观题上,主观题看着题目想一下答案要点然后抄一遍,记忆一下,记得住最好,记不住也大体有个方向和思路。最后是 20 天,管不管用好不好是其次,多背背夯实和补充一下知识点对增加信心是十分管用滴! 对于政治答题,客观题我认为主要就是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