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新工具地图 “中国古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中常涉及一些地理、空间概念,梁启超曾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室而拔其础也。”[1]在教学过程中,假如老师能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不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空间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知识。但是,历史地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教学实践经验,将探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如何去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并强调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利用情况 郑樵在《通志略图谱略索象》中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2]此处,不仅表达了图与书的关系,更强调图的直观性和优越性。古人学史“左史右图”,今人也应该结合历史地图来学习历史。地图是用特定的符合和图形来表达地理事物或特定现象的一种有效工具。历史地图是指“今人”以其所在时代的当代地图为底图,依照“今人”需要,以历史上某一年代或时期的地理状况为内容而编制的地图[3]470。历史地图不同于普通地理地图,后者反映的是相对静止的某一时期的地理环境,而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它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下人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历史教学地图是一种专门性的为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制的特别图种,它以简明、特定的地图符号和语言,再现了历史事件和进程,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反映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如何去利用历史地图的问题。在教学中,无论是中国史教学,还是世界史教学,老师和学生往往利用最多是课本中的历史地图。假如教材中没有相关的历史地图,并且专业老师对历史地图又不够重视的话,必定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利用。笔者根据近几年在教学和科研中所接触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对其是否配有历史地图进行了初步整理,其情况见表 1。在教学中,笔者常用或参考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中有一半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