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山市特色农业发展概况东北,长白山,总是被人和“寒冷”、“冰雪”、“人迹罕至”联系在一起。然而早在远古时期,看似荒凉的土地上,中国各族人民就已经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开荒辟野,使东北成为人类文明较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中,千万年也不过转瞬。桑田与沧海交错,曾经空寂的土地上,已经不见了锹镐回荡。当现代农业机械的马达声传来,农人的笑颜展露在我们面前。一幕时代的农业大戏,正在这山水间上演。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绵延的山脉像母亲的双臂一般,环抱着这座幽静恬淡的城市,城市也如儿子一般,用母亲其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的面积在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是全国著名“特产名城”,是中国“人参之乡”、“西洋参之乡”、“林蛙之乡”、“红景天之乡”、“蓝莓之乡”、“黑木耳之乡”和“北五味子之乡”。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我市的粮食总产量不足全省的,比不上粮食主产区的一个2乡镇的产量。因此,可以说“白山优势在资源,资源优势在特色”。年初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加大产业结构后调整力度,现已落实亩,超额完成全年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的,超出省级籽粒玉米退减任务亩。其中:调整为特色种植面积万亩,调整为种植大豆面积万亩,调整为饲草种植面积万亩。规模种植基地情况:亩以上规模基地个(其中:亩以上个,亩个,亩亩个),亩以上规模基地个,亩以上规模基地个亩以上规模基地个。二、依托资源优势,构建长白山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近年来,我们围绕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初步构建了中药材、林蛙、食用菌、山珍野果、特色牧业和乡村旅游六大产业体系。(一)中药材产业。我市的中药材种植业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化迈进,目前以人参为主形成产业的种植主要品种达到多种,已初步形成了“三条产业带”:即以抚松县、长白县和靖宇县的人参、西洋参、林下参、五味子、贝母、返魂草产业带;长白县、临江市的北五味子、红景天、刺五加产业带;江源区、浑江区的细辛、党参、黄芪产业带。全市中药材生产面积万亩,人参留存面积已达到万平方米西洋参面3积万平方米,五味子万亩,细辛留存面积万亩,贝母面积万亩,党参面积万亩,返魂草面积万亩,黄芪、天麻、灵芝等中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加快推动北药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中医药发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