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如何引领和带动中小学教师提高素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大课题。而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研员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的作用。那么教研员如何引领和带动中小学教师提高素质的呢?1、专题培训,专题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理论指导实践,观念支配行为,只有理论先进、超前,教学行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更新观念,用新理念去进行教学。教研员在教师掌握理论方面应做到:其一,要对教师进行理论专题培训和专题辅导。培训是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的最好的形式之一,教研员可以根据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选择相应的专题,进行集中培训;也可以深入到学校,对一个学校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或辅导;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学科教师进行学科理论讲座和辅导,或者进行通识理论讲座和辅导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到教师的心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其二,要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理论专题研究。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而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要靠教研员的引领。教育部在关于 2003 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求的通知中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这也要求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带动广大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最大限度地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为此,教研员应高度关注教师提高理论素养的提高,引领教师完成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帮助教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2、专业指导,专业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里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教好课。作为一个教研员,在专业指导上主要做到:其一,指导教师拓展学科知识。帮助和指导教师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掌握学科知识、外围知识、以及与现实联系的知识,关注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注意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构建本学科知识网络,以及本学科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