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第一节 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构想一、边疆经济特征边疆地区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特殊历史时期。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是边疆地区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发展时期。然而,与内地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一时期发展不平衡性却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边疆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经济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边疆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发展起点低、科技文化滞后,远离经济发达重心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口至今仍生活在信息不畅、环境极端封闭的乡村县镇等经济发展“孤岛”。农村产业结构仍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工业结构也偏重于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及农畜矿产品加工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因而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初级性特征。这一特征既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实力薄弱,投资规模、消费水平、大部分企业、个人和广大农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有限,又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艰巨性。正因为如此,边疆地区面临着由于经济环境恶劣而带来的比内地地区高得多的制度变革风险,即影响因素复杂,现实起点低,个人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内部差异大,因而边疆发展只能是联动渐进式地推进。(二)经济体制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已初步打破了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城乡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市场化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内地,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区域、民族等因素影响,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淡薄,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加上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乡土意识,使其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建成的一批国有企业,由于资金、市场、体制等多种约束,转制和改革滞后,尚未根本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容量小、层次低、城乡差异大,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源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要素市场基本上仍处于萌芽状态;地区封锁、部门分割阻碍着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要素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原有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尚未完成,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市场、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行政机构臃肿,行政开支大,吃“皇粮”的人员比重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