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讨论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讨论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以下是我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七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日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神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 —鬓毛 连翘——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一丢三落四 落枕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四、在 5 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 1 至 3 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 4 至 5 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 6 至 10 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 11、12 自然段:讨论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 1 至 3 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 1 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 2 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 3 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 1、2 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 1、2 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老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 1、2 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单本朋友谷仔几次单件改 ........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