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千头万绪,作为班主任怎样做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达到最佳效果呢?我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我摸索出的模式大致如下: 一、班级管理责任激励机制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管理心理学的这一原理,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长负责制”,有利于班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小组长负责制”在班级管理的不同时期,其模式和作用有所不同,但激励的主题是永恒的。 我班采取的是班主任领导下的小组轮流执政制。每个小组一套班干部,并指定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担任小组班长。在班主任直接领导下,由各行政小组轮流管理。每个小组管理一周,恰好一个月轮一次。小组管理期间,负责班级的全部管理工作,诸如主持班会、考勤、打扫卫生、学习与生活管理、组织班级参与校各种活动等。管理小组可以独立承担全部管理工作,也有权调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协同管理。每一个循环结束,以民主评议的方式,选出本轮最佳管理小组。 为了监督小组的正常运转,防止班级管理出现混乱,在班主任之下,我设了卫生、纪律、行政三个助理。卫生助理专管各小组室内外卫生的打扫、保洁,纪律助理专管班级整体纪律,防止各组纪律委员记录的不公正现象,及时与班主任保持联系;行政助理则专管各小组的运转情况,及时总结各组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与各组班长保持紧密联系,以督促各组管理的不断提高。三个助理有权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加分、扣分。 为了激起各组、各成员的竞争意识,从八项常规到学习、活动、人品等各个方面,进行加分奖励,把能够想到的各个方面进行列表,能够调动积极性的各个方面进行调动。这样,竞争成为了班级主流。 此管理方式的优点:全班同学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班级管理,竞争具有公平性,避免了由班主任指定干部造成的主观、片面以及由此使学生产生的不公平感和逆反心理。 以组与组之间的群体竞争取代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演讲竞选,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由此而涌现出来的人才则更令同学们信服。不论是小组独立管理,还是与其他小组协同管理,在几次循环中,等于每一个同学在班级管理中都有几次扮演管理角色的机会。这种“角色扮演”有四大优点;其一,给每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避免了埋没人才之嫌;其二,人人都有了管理工作的体验,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