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2012马原复习资料终极版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在批判的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有代表性的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英国的罗伯特·欧文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后人对它的发展。现在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PS: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目的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斯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3、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S: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再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4、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