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研究综述一、前言'三美’这种用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古已有之,但较为粗糙,直到近现代才形成一种理论,代表人物一般两位:一位是许渊冲,其在译诗中提到'三美论’,即'音美’'意美’'形美’①,一位是闻一多,其在《诗的格律》②中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两人'三美论’的见解大致相同只不过研究的对象略有不同,前者偏向中外诗歌互译,后者偏向中文诗词创作教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三美论’的研究开始兴起,从知网上来看,目前国内外(侧重于国内)相关的研究接近700篇,以许渊冲“三美论研究为主,相关的研究极为丰富。本文准备梳理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分别从许渊冲的'三美论’和闻一多的'三美论’进行。二、文献综述。1.关于许渊冲的'三美论’的研究关于许渊冲的'三美论’的研究主要是从译诗,尤其是中英文诗歌互译方面进行研究的。赵永红,杨具荣③等研究“三美论”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作者认为“意美、声美、形美”作为“三美”理论是中国诗歌英译史上的一次创新,尤其是“韵”的英译,“音美”中的“对偶与节奏”对汉诗英译和英译教学具有深刻的启示,并举例分析了诗歌英译中的“三美”理论。任梦雨④在“三美论”框架下,以苏轼词为代表,分析宋词英译中的美感“三美”理论为诗歌翻译中审美意义的再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许渊冲的翻译准确、愉快、精致,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三美”理论,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审美元素,使翻译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口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70-77口唐毅.闻一多《诗的格律》:中国现代诗学的双重意义[J].天府新论,2005:101-105口赵永红,杨具荣,万莉莉,陈华,“三美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海外英语,2020(24):104-105口任梦雨.“三美论”框架下宋词英译中的美感再现[D].西安理工大学,2019.费晓静·以唐诗《春怨》为对象,基于三美”视角对许渊冲英译《春怨》进行评析,认为这首诗的翻译具有语言简洁、对仗工整、节奏优美、意境优美等特点,体现了“三美”作为汉诗翻译指导思想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周兴娇囫以许渊冲先生和汉学家MossRoberts(罗慕士·罗伯茨)的翻译为例,对比分析三美论下《道德经》的两个英译本,许渊冲的用词比罗慕士·罗伯茨简单,罗慕士·罗伯茨经常使用复合词和稀有词。许渊冲的选词更直白易懂,而罗慕士·罗伯茨的选词则更深奥神秘,通过两人的比较,认为“三美”理论对《道德经》的汉英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以“三美”理论为指导的《道德经》英译,可以体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意蕴美、节奏美和诗节布局美。雷萍莉,刘毅以《挽戴安澜将军》(毛泽东词)为例,分析'三美论’在此诗翻译中的运用,本文运用“三化”(浅、平、深)翻译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它使译诗将原诗的诗意传达到位,译诗采用押韵诗的形式,音色朗朗上口,形态结构与原诗相似。译文中的句子长度基本符合“三美”翻译原则的要求。张若贤@基于“三美论”,对《当你老了》汉译进行对比、以许渊冲的“三下载高清无水印美”理论为基础,从“意美”、“声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翻译的策略,通过分析三位在翻译时各有侧重,但都未完全聚集'三美’的各个方面。韩富淑⑨以林语堂《水调歌头》的译本为对象,文章从许渊冲“三美”理论的意境美、语音美、形式美三个方面对林语堂翻译的《水调歌头》进行了研究,并对翻译诗中的“意美、形美”进行了分析,相信三者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现原诗的艺术魅力。李丹·同样是分析“三美论”下的宋词英译,本文考察了许渊冲《宋词三百首》英译本中的“三美”理论。结果表明:在三百首宋词的翻译中,音义美口费晓静.“三美”视角下许渊冲英译《春怨》评析[J].今古文创,2021(07):123-124.口周兴娇.“三美论”视角下《道德经》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口雷萍莉,刘毅.“三美论”映照下的毛泽东诗词翻译--以《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为例[J].西部学刊.2021(03):150-152.口张若贤.基于“三美论”的《当你老了》汉译对比研究[].大众文艺,2021(03):146-147口韩富淑.从许渊冲“三美”理论来看林语堂《水调歌头》的译本[.青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