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道路过水路面运用 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由于公路的等级较低,受到地形、地质和投资不足的限制,修建桥涵十分困难,而过水路面作为一种排水构筑物,因其工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建筑高度低、抗震性能好,从而在山区道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对过水路面的形式和特点分析,结合山区实际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给出山区公路过水路面位置的选择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过水路面形式及特点 1.1 过水路面的形式 过水路面与桥涵等构筑物相比,具有受地形限制小,可因地制宜选择设置的优点。考虑到山区的实际水文以及地形条件,由于山区为平常无长流水地区,以及受到道路路基高程的限制,修筑桥梁或者涵洞又会使得工程量以及成本增加,此时可以选择修建过水路面。常见的过水路面形式主要有两种:混合式过水路面与漫水桥结合过水路面。 1.1.1 混合式过水路面混合式过水路面是指圆管涵和过水路面的结合形式。它适合修建于平常流水量很小,但雨季水量增加较多,地势较低的峡谷性河流上。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地形上,若修建小桥,可能会因雨季水流量的突增,导致流水漫延冲刷桥两侧路基或田地等;况且建桥的投资成本也大。而修建混合式过水路面,既可以保证平常的少量流水从圆管涵中流过,当山水倾泻而下时,又可以从路面上很快流过,不会因淤积而冲毁路基;并且混合式过水路面比小桥的建设成本节约近 75%。目前,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桥梁投资额严重不足,因此,这种混合式过水路面被广泛使用。 1.1.2 漫水桥结合过水路面所谓漫水桥是指在低等级公路上,跨越常水位与洪水位高差较大且不通航的河流,同时洪水时间较短、交通允许临时中断的条件下,桥梁标高可按常水位设计,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漫过的桥梁。在近几年的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地形等限制,不能修建百米以上大桥。对于山区河流,虽然平常无流水或者流水量很小,但在雨季则会爆发山洪,河中水流不仅流量大,而且流速很急,为了保证一些重要的山区公路不再成为断头路,也为了百姓能在雨季安全顺利的通行,可以尝试在百米以上大桥的桥位上,采纳漫水桥加过水路面的形式来代替百米以上大桥。 1.2 过水路面的特点 过水路面作为路面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既可解决通畅问题,又可解决排水问题,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其主要特点如下: 1.2.1 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与修筑桥涵相比,由于不需要建设桥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