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 8 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今日老师想给 XXX 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今日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究。 今日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同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 C 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 老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老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篇二: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