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讲)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学习重点及学法指导(一)学习重点(1) 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主张的特征。(2)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其现实意义(例如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道家思想对现代人迷惘空虚的心灵的抚慰作用、影响)。(3)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及其原因。(4)宋明理学对于强化中华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积极作用。(二)学法指导1.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 2.掌握儒家思想的发展这一主线,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其演变的历史阶段特征,认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其发展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3.用联系比较的方法,理解儒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体内容的变化。4.注意联系当今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和自身修养,认知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作用。 二.知识讲析1.中国历史上各时期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演变的发展特征 时 期 特 征 代表人物儒家演变特征儒家演变特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春秋形成,战国成为大宗 秦 朝崇法坑儒秦始皇受到抑制 汉 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 成为正统魏晋南北朝三教互流挑战严峻 隋 朝三教合一 唐 朝三教并行 挑战严峻 宋 明儒学复兴程朱陆王复兴创造 明 清儒学活跃李黄顾王批判继承活跃★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2“百家争鸣”专心 爱心 用心1(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目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墨等。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背景: (1)当时新旧社会制度交替变革是思想界动荡活跃的根本原因。面对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学说,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剧变及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