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高考作文素材:众网友围观《2010 网络流行语基本能力测试》 2010 年,热闹的网络江湖又将召开经典“语林大会”,且看哪句网络流行语最火。 近日,有网友就以这一年的热点事件和网络热词为背景编成《网络流行语基本能力测试》,用以“证明 2010 年你没白过”,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其中“非常艰难的决定”、“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等纷纷在试卷中出现。 记者发现,与往年单纯恶搞不同,今年的热词多与新闻事件相关,甚至有的词已成正式书面用语。 流行语逐渐主流化 今年的《网络流行语基本能力测试》,有 20 道单选题、6 道多选题、2 道智力简答题、1 道命题作文,共计 100 分。 除了新闻事件催生出的热词外,许多政经词汇也网络化了。今年 11 月 10 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出现了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后,“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姜你军”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多米诺骨牌,陆续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站上,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涨价的现状。 而 11 月 25 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9》中显示,5 年间,我国语言环境已经有了较大变化,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走在大街上,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诸如“不差钱”“顶”“没见过吧,说明你‘Out’了”等网络用语已出现在商品及其广告牌上。 不少网友认为,网语的主流化,是网络被主流媒体和政府认可的标志,体现了他们对网络文化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 网络用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 “使用网络语言没有什么不好,特别是在网上,大家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很容易消除陌生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听不懂网络语言,别人就会笑话你老土而且现在人民日报都‘给力’了……”读者张东烜说,他看到那期的《人民日报》之后很惊喜。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给汉语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网络语言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网络语言简单便捷,诙谐幽默,直观形象。我觉得学生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要是习惯成了自然,考试中也出现这样的网络语言该怎么办?”郑州三中的一名语文老师对此表示担忧。她说,当这些词出现在学生作文中时,自己要花费很大的工夫去纠正。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老师和家长也持同样的看法。 “就像今年的‘ungelivable’(不给力)是一个生造词,连老外都可能看不懂,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