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历史高考考纲对应的知识内容必修二 经济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耕田”①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② 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灌溉工具: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水利工程: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曹渠、白渠,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耕作方式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 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表 现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加速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注意 1: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注意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 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③ 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④ 生产方式: 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