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全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专题概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同时,我国目前通货膨胀明显,稳定物价的目标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质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专题解读】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风向标,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它的任务是: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成绩;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领导人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经济政策。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人员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大单位、中央直属有关企业的领导人和主要负责人。二、基本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从性质上讲,财政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稳健(中性)、紧缩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往往实行“逆风向调节”,当经济过热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当经济萎缩时,实施积极的或扩张性财政政策。其具体手段包括:(1)财政支出: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政府采购办公用品、修建道路、水利设施,调节产业结构等等;其二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农民、企业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等的收入。(2)税收政策:其一是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调节消费需求对生产的拉动作用;其二是税收还能影响生产要素如资源价格,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3)国债发行: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国)债,使公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公债的目的不是为了“增收”,而是为了“扩大支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