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高考地理热点——北半球热浪2010 年七月,地球进入远日点,却频遭热浪袭击在 2010 年 7 月上旬热浪无处不在,科威特甚至高达 50 度。 全球气温异常是与前几年对比得出的结论,但该结论并不能证明全球气候变暖;什么原因使得热浪“气焰”如此嚣张?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是高温天气的“幕后真凶”? 根据一些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2010 将极有可能成为有温度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过去 12 个月地球温度比 1951 年到 198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0.65 摄氏度.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7 月的第二个星期,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超过 2010年其他任何时候。而就在此时,可怕的热浪却袭击美国东部地区,一些城市的温度已突破38 摄氏度。地球距离太阳最远时却遭到热浪袭击,这听起来似乎很不符合逻辑。天文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地日距离与地球表面温度没有太大关系。 全球热浪与地球倾斜有关 “绝大多数人认为四季变化由地球靠近太阳和逐渐远离所致,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地球旋转轴的倾斜才是影响表面温度的最大因素。当前,北半球倾向太阳,进入夏季。他说:“阳光现在直射北半球,而当前处于仲冬的南半球却是斜射。” 总体而言,地球在远日点上的平均温度要比近日点高 2.3 摄氏度左右。这是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更大而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大,加热陆地更容易并且速度更快。暖气团和太阳辐射增温是主因 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盛和高压晴空区太阳辐射强,导致 6 月以来北半球国家出现高温天气。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有一个异常偏强的暖气团,在这个大陆高压的控制下,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加上晴朗或多云的天气有利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连日以来的高温天气又积蓄了一定的热量,所以导致北方各地气温飙升。热岛效应加剧城市高温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一般而言,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市区平均气温要比郊区高出 0.5-1.0 摄氏度,城市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且热岛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城市硬化道路过多,快速吸热、快速放热的材料使用过多,酷暑阳光积聚的热量会持续地保持在地面以上几米,正好是人活动的高度,因此在城市"热岛"中,人们更觉得酷热难耐。京津唐地区热岛强度遥感监测显示,7 月 5 日,北京城区大部地区的地表温度比郊区高出 4.5-6.5 摄氏度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