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 高考作文技法:结构建模 4『训练实例』1.阅读下面这篇经过浓缩后的高考作文,分析其结构特点,并提炼出这种结构模型和写作思路。一篇关于“纪念”的帖广东一考生发帖者:高三考生内容:各位网友,最新消息!今年高考语文科刚过,作文题目是以“纪念”为题作文,大家有什么好的题材呀。无论你是菜鸟还是大虾,只要会打字,都来上几句,以飨我们广大的高考学子。1 楼回复者:南京原居民说起纪念,就不能不提起我们南京的中山陵了,前两个月台湾同胞领袖连战、宋楚瑜都来到这里拜祭中山先生,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2 楼回复者:东北大汉我也说说我们沈阳所特有的吧。每年的 9 月 18 日,我们整个沈阳城都拉响防空笛,这是为什么?为的是纪念“九一八事变”呀……3 楼回复者:海外游子我是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但我的心始终没离开祖国。近日我在纽约发起了反对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示威游行……4 楼回复者:……5 楼回复者:……发帖者(高三考生)回复各位网友:听了众多网友的言论,我感慨良多。也认识到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导析】这是一篇“网络论坛”的文体,也是一篇网络论坛式结构,即模拟网络论坛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的形式。作者落笔即交代了论题——即作文题目, 1 楼回帖者的身份是“南京原居民”,暗扣了对日本南京大屠杀之灾难的纪念,其所言又直接把“纪念”这一概念化虚为实,具体到实在的事例上;2 楼回帖者的身份是“东北大汉”,则可和“九一八”事变联系起来,再次以具体事实说明“纪念”;3 楼回帖者的身份是“海外游子”,其言论既很好地表达了对二战的纪念,也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作者选取的三人很有代表性,可以一当十,有力地说明话题。最后发帖者的总结既总括了话题,又以诗意的语言抒发了情感,很是耐人寻味。这类文章结构总结如下:版主或网友提出论题(要写作的主题内容),接着1 楼回帖发表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依次下去,对该论题有几种立意就可让多少“网友”回帖,最后版主或发帖人总结并点题。此模式可以省略一切过渡语、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直接切入话题。2.请对“卧薪尝胆”这一则历史故事进行加工,用正反假设式结构构思一篇“忍与怒”的话题作文。【导析】“忍与怒”这一话题本身就是一个正反对照式的关系型命题,按照正反假设式结构的特点,只需在设计时找好对象,设置好前提背景即可。如果说,“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