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 高考作文素材:方位与尊卑方位词,本来只是用来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如“东、南、西、北、左、右”等,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词还被赋予了一种特殊含义,即表示尊卑次序。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北上南下我国古代帝王和臣子在殿堂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而臣子则面北参拜。这就是常说的“君臣位,南北面”。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北尊南卑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汉纪〉五十七》中有明确的记载:“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抗曹,故意采用“激将法”劝说孙权,“假如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在这里,“北面”意指“面北称臣”,即投降曹操。正因为君王位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位卑为下,站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南”这一对表方位的词就与“上、下、尊、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二、西尊东卑如果说北尊南卑,是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的话,那么室内的方位和一般宾主之间的尊卑又如何呢?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司马迁的《鸿门宴》中写道“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宴会中,主人是项羽,客人是刘邦,按通常礼节,刘邦应东向坐在西边,而项羽则应西向坐在东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鸿门宴的座次却不依常理,是司马迁疏忽而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答案是后者。之所以要一一交代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正是为了体现鸿门宴主人项羽的狂傲自大和对刘邦的不屑一顾,也正是这种狂妄的性格为他失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鸿门宴中的座次已见端倪。三、尚右虚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方位词“东、南、西、北”可表尊卑,而方位词“左、右”更不例外。方位词“东、南、西、北”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中,其尊卑次序是不同的,同样,方位词“左、右”也是如此。我们可用“尚右虚左”来归纳。㈠尚右——以右为尊古人有尚右的传统,即右尊左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官场上在官位中,右比左大,右丞相一般高于左丞相;升职叫“右移”,被贬降职则称“左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