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 高考作文素材:接力传统:热点评议(一)80.8%的人确认我们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 3269 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另有 19.2%的人不赞成这一说法。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64.8%)、“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28.6%)、“行文格式存在问题”(27.8%)、“语法错误比较多”(17.4%)、“不认识的汉字太多”(16.4%)等。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73.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52.0%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此外,还有“现在人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43.6%)、“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30.1%)等。本次调查显示,47.1%的人将汉语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当前汉语教育存在问题,让许多人不愿花力气学汉语”。《汉语的危机》作者、《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认为:汉语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汉语表达的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的普遍漠视,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传统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断裂。汉语使用的碎片化与不规范化,还会给国人相互间的交流与理解带来巨大困难,从而可能危害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整理自 2010 年 12 月 21 日《中国青年报》)(二)“春节选择题”系列调查为了对中国民众的过年方式和心理状态做总体把握,记录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变化历程,2011 年春节假日期间,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环球网对公众就过年的整体感受、拜年方式、压岁钱和消费情况、对年味儿的看法等开展了一次题为《春节选择题》的系列调查。春节系列调查之——拜年方式发现一短信是受访者最主要的拜年方式,“登门拜访”和“电话”名列第二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传统的“纸质贺卡”给亲友拜年的受访者已经寥寥无几,被选率仅为0.1%。发现二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拜年方式,其次是“登门拜访”。发现三“方便省事”是受访者选择拜年方式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人情世故的压力”,达两成(20.3%)。发现四近三成受访者的拜年短信“一律群发”。发现五拜年短信给大部分受访者带来温馨的感受。春节系列调查之——年味儿发现一 76.8%的受访者认为过春节和平时的生活有所不同。发现二“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