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 高考作文素材:收碗“犀利”与市长“三多”近日,一段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文原在学校餐厅收拾餐具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 ,陈文原分门别类收拾餐具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网友们戏称他为“犀利收碗哥”。而在走红的背后,是一位贫寒学子自强自立不自卑,靠勤工俭学读书生活的动人故事。(人民网 5 月31 日)“每秒出手三次,每天中午两小时收近2万个碗盘”,这不是表演魔术,更不是什么收碗比赛,这是福建农林大学瘦小的陈文原每天中午11点半至1点,下午5点至6点在学校餐厅收拾餐具的真实场景。三年的时间里能把收碗这样的脏活累活认真地坚持下来并做好,他的内心是如此的洁净 、乐观和健康。三年来他没有跟家里要过钱,更没有觉得没面子或者卑微,相反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满怀激情地把它做好。我想他每天收的不仅仅是脏碗,而是一种苦难的磨砺,是奋斗的动力,是青春华彩的乐章。读完这篇“犀利收碗哥”的事迹介绍后,一位自强不息,不屈服命运、用平凡谱写伟大 、用简单铸就精彩的高大形象跃然于我的眼前。尽管他是那么地瘦小,但他的精神是丰满的,他的心灵是纯净的,他的收获是精彩的,他的人格是健全的。他用自己三年“犀利收碗”的举动,谱写了一曲当代中国青年的青春之歌,奋斗之歌,追求之歌。当我行文至此时,不由得想起了那位市长“三多”的“优秀事迹”。有人或许会责怪我,说这是两个互不关联的话题,他们之间存在绝然不同的本质区别。你这样牵强附会,不是对“犀利收碗哥”精神的贬损吗?不是对“犀利收碗哥”人格的亵渎吗?求求各位了,可不能这么责怪我呀,要怪只能怪这个社会有太多能激发人之“牵强附会”的现象。“犀利收碗哥”在学习之余,来到学校食堂的餐具回放处,以“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将同学们用过的餐具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一起,餐盘放一叠,碟子放一篮,碗放一篮,筷子和汤匙放一篮。在许多人的眼里,这都是小事,甚或有点“卑贱”。然而,他始终微笑着,始终坚持着,始终奔忙着,始终激情着,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卑贱”的小事。他由此创造了格外亮丽的人生价值,真正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重。许多网友为之感动,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然而,一个原本不用做“卑贱”小事的“三多”市长,却用那双无比龌龊的咸猪手,“犀利”地干出了众多真正卑劣的丑事。他在为自己捞取令人咋舌的非法财产的同时,还踩踏了大量西湖边上的“窝边草”。他还为此创造了中国贪官加班搞女人的新的“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