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生物群落【课前复习】关于种群的概念,我们已经在第七章有所了解,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且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本章的学习应是在此基础上再从生态学角度来理解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等知识。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D.一座山峰上的树解析:种群强调的是“同种”生物的总和;而群落指的是各种生物的总和。A 答案中的“昆虫”,肯定不是一个种,仅昆虫就有成百上千种,因此 A 是错误的。C 答案中的“寄生物”,也不是一个种群,寄生物是指生活在这棵树表面和内部的各寄生生物,它们也不可能是一个种,因此 C 答案也是错误的。D 答案明显错误。B 答案中“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属于一个种群,因为田地一般不会很大,无论有多少狗尾草,都是指同一种植物。答案:B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种群研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群的特征有:a.种群密度;获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取样调查法b.______________;意义:c.______________;意义:d.______________3.如图 8—2—1,怎样理解各项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图 8—2—14.种群增长的曲线包括: ______________型曲线和______________型曲线。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是什么?6.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群落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群落形成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吗? 【学习目标】1.识记种群的特征。2.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3.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4.识记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种群和生物群落》,讲述了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结构等内容。在本节的引言中,首先提出两个在渔业和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了解研究生物的种群的必要性。关于种群的特征,教材中介绍的是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了科学方法的逐步掌握和人口知识的学习,教材还以小字形式介绍了标志重捕法和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由于课时所限,教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