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一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1)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素称发达,世界领先。3.成就(1)冶铜①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2)冶铁①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②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6 世纪 以前一直领先世界。(3)制瓷①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 东汉:烧出成熟青瓷。③ 北朝:烧出成熟白瓷。④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⑤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⑥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4)丝织①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②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③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④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⑤ 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⑥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⑦ 明清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官营手工业阻碍了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例 1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D.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