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2.理解参考系概念,知道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3.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知道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3.分析质点运动实例,学会用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4.通过对质点运动的描述,体会参考系的选取对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渗透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2.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质点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的过程.并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体会物理模型在研究过程中的作用.2.会适当地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坐标系定量描述质点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参考系,并在参考系的基础上建立坐标系,这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参考系的选取对研究物体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难点1.建立质点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质点模型是科学的抽象,从实际物体到质点理想模型渗透着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深刻的科学思想.2.用坐标系定量描述质点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学生开始学习用数学定量描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三、教学内容及变化本节教学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及其特点;质点概念及其提出、分析和建立的过程;参考系和坐标系,对质点位置及运动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与旧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1.教学秩序的调整.旧教材先讲参考系,后讲质点;新教材先讲质点,后讲参考系,更强调研究运动的逻辑过程.2.质点概念呈现方式的变化.旧教材强调质点的定义和判定;新教材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合理简化,建立模型,重视质点概念建立的一般过程.强调物理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 建立物理模型.3.增加了坐标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增加了物理与科学技术的联系,“科学漫步”—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不要求知道定位的原理,要求学生了解屏幕上提供的信息,知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