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坐标图上讨论物体的运动,领略分析研究自然规律时的作用。2、在讨论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老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们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 重 ,有所加深 。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 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用 v=s/t 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 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 m 每s,符号为 m/s 或 m·s—1,常用单位还有 km/h、cm/s 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 v=s/t 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100m 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 100m,那么他 1s 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每秒平均跑 10m。 老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 100m 的平均快慢速度。说明:对于 100m 运动员,谁也说不定他在哪 1 s跑了 10m,有的 1 s钟跑 10m 多,有的 1 s钟跑不到 10m,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 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 只代表这 100m 内(或 10 s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 50m 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 50m 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