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说模式概念解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 作探究,教师最后点拨,当堂达标训练。创设初衷: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并能在有效的时 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流程要求:模式特色:第一,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铃开始 第二,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第三,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 二、说目标:1 知识目标: ① 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 ② 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①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② 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② 参与濒危生物保护措施与生物入侵防范措施的讨论,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三、说地位:“种群数量的变化”隶属于人教版必修 3 第 4 章第 2 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四、说过程:辅助环节设置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课题、学习目标,同时能根据自学指导紧张高效自学课本内容。课堂上直入课题,不复习旧知识,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清和日清已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必在浪费时间,把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先学”环节设置意图: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①自学时间②自学内容③自学方法④自学达到的标准⑤自学的方法及要求,学生的自学因教师的自学指导的具体明确而被调动起来,检测是为了搞学情调查,发现问题。自学指导(一):请仔细阅读 P65-66,认真思考下列问题。6 分钟后检测:(要求学生带着问 题学,并规定时间及要求,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提高自学效率)•1.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生物学常用的数学方法)•2.“J”型曲线的画法并动手画出图形(要求学生掌握 J 型曲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印象,了解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3.形成“J”型曲线的理想条件(通过看课本,学生自主识记并背诵条件)•4.“J”型曲线的公式(图像与数学公式相结合,了解另一种模型的表现形式)学生互助、补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