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1.3.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难点〗⑴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运用: 联系个人成长的几个事例,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 能力方面: ⑴鉴别能力:本框题的内容涉及两方面的界限,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一是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对某一哲学命题作出鉴别,知道它为什么是唯物(或唯心)主义的,为什么是旧唯物主义的。 ⑵抽象思维能力:本框题运用了大量哲学史资料,许多命题都是抽象的,可以选择几个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⑶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④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能力。 觉悟方面: 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概括介绍,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⑵进一步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重点解决办法】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本课重点。第一,认清这一问题可以有助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学习。第二,懂得这一问题是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第三,搞清这一间题是学习以后各课的基础。讲解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把第二段的理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说准。至于第一段和第三、四、五段的史料介绍主要是帮助大家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讲解时可采取概述和重点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段可重点介绍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第 4 段可重点介绍贝克莱 "存在被感知"的观点,介绍不是目的,目的是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 【难点解决办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讲解时,可同前言相呼应。第一,利用世界史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从它的产生吸取了那么多方面的精华说明他的科学性、先进性;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运用课本巳第四、五两个自然段说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上看,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二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第三,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它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石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