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课程标准中与此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 DNA 与 RNA 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 RNA 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 1 和必修 2 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 2 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 DNA 与 RNA 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完必修一的基础上,已经掌握 DNA 分子的结构、DNA 的复制、DNA 和 RNA的区别,但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概念、过程不清,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应该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目标第一目标: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第二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第三目标: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 辑美、简约美。设计理念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创设情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本节重难点对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和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达到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目标。比如“为什么 RNA 适于作 DNA 的信使呢?”就需要运用有关 DNA 和 RNA 结构的知识,对比设疑,加工提炼,以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其次将知识难点分解为多个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小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深化认识。把难点分散,难度降低,要求减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突出主干,解决问题。最后,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具体过程。总结概括,把握本质。教学流程一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课件投影)《侏罗纪公园》片段 问题探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