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备考,无招胜有招陈平2012 年高考我校语文取得较好成绩,作为 C 组学校取得了高于 B 组学校平均分的成绩,其实不容易,老师的付出可想而知。因为高考改卷和平常不同,我们无法知道准确数据说明诗歌鉴赏这个考点究竟为总分做了多少贡献,我只有根据平常听课、研讨交流所了解的来谈谈我们诗歌鉴赏备考教学的做法。其实,想法比做法更重要,观念改变,姿态就会变,做法就随之改变。高考备考要摆脱繁重、枯燥、低效的题海战,首先老师的观念一定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想法是:语文备考教学不是教的过程,是学的过程。传统备考教学中的“传授——接受——考查”的方式很容易让师生都陷入题海的围困。想追求高效复习,一定要突破这个困局。如何突围?就是打破常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习思考和质疑习惯,相信学生,带领学生一同思考,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还原文本的分析,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复习教学活动中,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真正的复习不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梳理学生自己的思路,教会学生自主复习,自我质疑,自我考评的方法。一句话: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实施新课改以来,这些观念并不新鲜,老师们都认同,但如何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就不一定都做到了。我们的顾虑似乎少很多,我们生源差,高一入学的语文成绩经常都排在全市25-35 名之间,就像打扑克,我们总是摸到一手臭牌。反正也是一手烂牌,考得差也正常,与其循规蹈矩坐以待毙,不如大胆改革认真实践,可能会带来一线生机或许也会出奇制胜。我们的教学计划基本不走“三轮复习”的传统老路了,在松山湖的总结会上我们科组长的总结发言中有一个第五点是:专注题型本质,注重深度备考。听起来,还是很笼统。具体到诗歌鉴赏来说吧。诗歌鉴赏的题型本质是什么?诗歌鉴赏的备考深度在哪里?我的理解诗歌鉴赏的题型本质是考查学生初步欣赏和鉴赏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能力。无论问题怎么设计,也都是考查学生有没有领悟诗歌的情感,有没有发现或感受到诗人抒发情感的一些艺术技巧。以往我们也是按自己的备考计划,按部就班地分别从“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几个专题逐一讲练,或者,索性先把什么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等古典诗歌的八大类型介绍给学生告诉他们每一类型一般表达什么情感,运用什么技巧,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