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七课时导学案一、具体问题阐释1、高考是如何考查整首诗的诗眼的?请举例说明。高考除了考查一句诗的诗眼,还经常考查整首诗的诗眼。例如,2006 年江西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问题: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高考是如何考查比较型炼字题的?高考考查炼字题时,也常用比较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比较型炼字题。例如,2005 年辽宁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问题: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 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3、高考是如何考查炼句题的?请举例说明。例如,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07 山东卷)出关①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1[注]① 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问题: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4、含蓄的语言风格是怎么一回事?请举例说明。含蓄——《诗品》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苦不堪忧。”即没有直接描绘事物,它的神情体态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词语虽没有直接表现己怀之所郁,读了后忧苦之情却使人不堪承受。含蓄,与委婉义近,与蕴藉义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