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二课时导学案21、什么是衬托?请举例说明。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艺术手法。如我们说“绿叶衬托着红花,红花显得更艳丽”,也可以说“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衬托的特点是事物间虽有主次,但它们是放在一起来对照的,是并存的,是以次衬主的。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为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为反衬。正衬,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内容参见景物形象中情、景关系之以景衬情一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一块儿衬天姥山之高峻挺拔。“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反衬,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哀衬乐,以乐衬哀,以丑衬美等。(“以哀衬乐,以乐衬哀”内容参见景物形象中情、景关系之以景衬情一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声衬寂的典范。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练一练 6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 全国丁卷 )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 爱心 专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什么是对比?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