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不良习惯 提高考研行动力 首先,澄清一下自己对考研的态度——你是否真的想考研? 有的同学因为对走向社会没有足够的信心或心理准备,为了给家长、同学一个风光的躲避就业的借口,于是决定考研。由此考研成为不得已的“需要”,而并不是真正的“想要”,这种叶公好龙的态度自然不会产生有效的行动力。 其次,推断一下自己的动机如何。 动机过弱,就难以产生行动力,考研也就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学习的时候就会浮躁、拖沓;而动机过强,目标过高,求胜心切,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抑制人的行动,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再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培育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知道,人的态度、情绪都很容易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但人的行为却具有相对稳定、甚至刻板的特点。假如一个人能将自己的良好行为发动起来,并坚持一段时间,那么这种行为就会逐渐转化成自觉的习惯,就如同日常的洗脸、刷牙一样,不需要有人督促和提醒,我们自己就会去做。 那么,怎么做才能克服浮躁、拖沓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行动力,从而更好地投身到备考复习中去呢?下面跨考教育张老师的建议,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1. 对考研多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多一些亲身体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去打算报考的院校参观一下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及设施,向在校的讨论生请教考研的经历和体会,查阅所选专业的相关文献或介绍,了解本专业最新的讨论方向、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以及该专业导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等。假如条件受限,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采纳其他的方式进行了解。有了这些现实的刺激,人的理想和激情就特别容易被调动起来,考研将不再只是心中的一个海市蜃楼,而成为一个真实的愿景。 2. 明确目标后,在心理上完成角色转变 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我要成为某某学校的一名讨论生!这是我的追求,我要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立下志向,就要全力以赴,彻底告辞过去那些与学习相抵触的习惯,建立一套与备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包括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和科学的复习计划。 3. 维持适度的动机水平 不要给考研附加太多功利的东西,只将其当作一次自我的提升与完善即可。这样不论结果如何,考研这个过程的本身就足以让人享受。天道酬勤,考研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多方面的收获,不仅包括知识系统的建构和完善,还会有人格的成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抗压能力的提高等等。具备了这样平和的心态,你就会发现,考上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