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学生复习资料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成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人地关系的思想由崇拜自然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时期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特点环境问题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恐惧、依赖微弱改造自然农业文明开始不协调恶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激化演变成社会公害人地和谐新技术革命人地协调日益突出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被动地适应环境,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广度增大,人地关系开始出现对抗。主要人地关系思想: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生产力极大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全面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出现了全球性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人地关系思想:19 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环境决定论》20 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可能论》二战以后,和谐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现代:20 世纪 80 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典型例题]1、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答案:C2 读下列“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