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考历史新授课学习学案(0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师版)岳麓版必修 2【自主学习】一、土地所有制演变1.井田制(1)背景:①政治上,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村社结构保留。② 经济上,土地公有制遭破坏。(2)内容:①所有权上,名义为 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②“公田”实际上为 占有。③“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 权。(3)瓦解:①春秋时期开始崩溃。A.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各国的 B.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公田与私田的界限被打破,一律按土地好坏收税。② 时期正式废除。2.土地私有制(1)出现:①时间: ② 标志: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2)形式:① :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的个人开支。 ② 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③ 地主私有土地: 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3)发展① 宋初“田制不立”, ,两极分化加剧。②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① 地主和自耕农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② 国家采取 、限田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二、土地经营方式变化1. 经营。 2.租佃式经营(1)历程: ①产生: 。② 发展:汉代比较普遍。③宋代, 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④ 高峰: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2)特点:①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地租,地租以 为主,又有 和定额租。 ② 主要采取 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3)作用:①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 相对减弱,农民身份地位提高。② 通过 、减租斗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难点释疑〗一、土地兼并问题1.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2.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1)土地兼并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阶级矛盾尖锐化,往往酿成农民起义,不利于社会的安定。(2)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不利于国家的统治。3.土地兼并严重激化社会矛盾,主要包括:(1)一是激化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2)二是激化了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