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七月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忧国思家,不免感慨万端。头两句诗即直写眼前景物: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山河依旧,却已江山易主,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满目荒芜。三、四句是触景生情:眼望春花却流出离别之泪,久别的苦情使人听到鸟儿叫也心惊。五、六句则以家书久绝的夸张描写,表现了离乱中的思亲之情,写出了家书抵万金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最后两句是由上面的一切所引出作者苦痛之状,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目标: 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 2.感悟诗情,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3.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与爱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会其蕴含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 导入 公元 756 年 7 月,爱国诗人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好,去投奔肃宗。可是途中被安史之乱的叛军俘虏,带到已经失守的长安,他亲眼目睹了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忧国思家,不免感慨万端,于第二年的三月写下了《春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春望》这首古诗。 二、简单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结合预习,初步学习古诗。 1、范读,学生注意字音。 2、自读,准确流利。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抵 搔 浑 簪 3、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四、小组合作,疏通诗歌大意 结合预习、书下注释、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大意。 (诗歌大意:国家已经破裂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兴奋,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五、再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 六、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