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精准练(二)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应用(建议用时:25分钟)题组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1.(2019·试题调研)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4g白磷(P4)中所含的P—P键数目为0.4NAB.1mol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NAC.1mol葡萄糖(C6H12O6)分子中含有的羟基数目为6NAD.17gH2O2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5NA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当有3NA个Fe2+被氧化时,消耗氯气33.6L(标准状况下)B.3.8gH37Cl和3H35Cl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C.22.4L(标准状况下)二溴乙烷中含有的C—Br键数目为2NAD.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若正极生成的H2体积为22.4L,则导线上通过2NA个电子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1L2mol·L-1氨水中加盐酸至中性时,生成NH的数目为2NAB.1mol乙烯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5NAC.18gOH-和20g—OH所含电子数相同D.标准状况下,5.6LNO与5.6LO2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为0.375NA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a2S溶液中含S2-和HS-的总数为0.1NAB.0.2mol由HO与D2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的中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3.4gD2O2所含极性键数目为0.2NAD.7.8g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B.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的Cl-个数为NAC.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电极每减轻27g,导线上流过3NA个电子D.在反应4Cl2+8NaOH===6NaCl+NaClO+NaClO3+4H2O中,消耗1molCl2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5NA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1molPCl3与1molCl2制得PCl5(g)的反应达平衡时,增加2NA个P—Cl键B.6.4gCaC2中含碳碳三键的数目为0.1NAC.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2NAD.一定量NH4NO3在某温度下分解生成的气体无污染且为1mol,则转移电子数为6NA7.(高考押题)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n与某浓度HNO3溶液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N2O与NH4NO3,共1mo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8NAB.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与7.1g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到CH3Cl的分子数小于0.1NAD.1molFeCl2在酸性条件下与足量双氧水充分反应,整个过程转移电子数目为NA8.(高考押题)雄黄(As4S4,)与雌黄(As2S3)在古代均曾入药。二者可发生如下转化: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s4S4中含有10NA个极性共价键B.反应Ⅰ生成22.4LSO2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7NAC.3.8gH16S中所含中子数为2NAD.1mol/LNaH2AsO3溶液中H2AsO、HAsO、AsO、H3AsO3共NA个9.(2019·山东济宁高三第二次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13CHO含中子数为1.5NAB.7.1gCl2通入5L水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含S2-、HS-共1mol的Na2S溶液中含Na+数目为2NAD.10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1NA题组二无机物的性质、变化及应用1.(2019·高考全国卷Ⅰ)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2.(2019·高考全国卷Ⅲ)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水中的NO、SO、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3.(2018·高考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aHCO3(s)――→Na2CO3(s)――→NaOH(a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