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谚语|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导语: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下面是我我编写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习俗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谚语: 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一年一度元宵明 十五夜抱大猪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红火 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一年一度元宵明 十五夜抱大猪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红火 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 一年一度元宵明。 雨打灯头,没水洗牛。 元宵节,舞龙(狮)。 花灯落地雨,三十六天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十五夜抱大猪。 正月十五闹红火。 元宵节,走百病。 元宵节,烤百病。 十五夜抱大猪。 正月十五闹红火。 元宵节,走百病。 元宵节,烤百病。 一年一度元宵明。 雨打灯头,没水洗牛。 元宵节,舞龙(狮)。 花灯落地雨,三十六天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进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进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提倡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进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 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