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一、简介 本课是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在贵阳实验区贵阳铁路分局一中的讨论性学习项目之一。 本课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初中二年级(下),第十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三框,本框主要阐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六项重要权利。 二、学习者分析 本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参加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意识也较强,并积极付诸行动,相比较而言,交往的能力则有待提高。例如,日常生活中他们俨然是积极的消费者,但面对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侵权行为,却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l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哪些基本的合法权益; l 学生能够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初步培育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标准 l 课程标准对本框所涉及概念、观点没有作具体要求。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老师从传统意义上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老师与学生应成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运用新“三中心”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性学习。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本框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消费者的各项权益;另一方面初步培育学生在遇到具体的消费问题时,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加入大量的语言材料,有趣的录像,好看的动画,创设相应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件中加入学生事先编写的信息资料,在课堂上学生自己通过电脑演示准备的资料,由学生讲解其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加教学,使学生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看待和解释生活中的消费者权益受侵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l 老师准备:充分熟悉材料,明确知识点和教学目标,上网和通过教参、其它信息来源准备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仔细设计教案,并制作必备的课件,本课予计于 2024 年 6 月中旬完成。 l 学生准备:(1)部分学生编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