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文本解读:宝钗对香菱学诗到底持何态度 粗算起来,这两年大概听七八位老师教过《香菱学诗》这篇课文。在教这篇文章时,一般都要讨论一下宝钗对香菱学诗的态度,并以此将宝钗和黛玉的形象性格做一番比较,最后无一例外都会得出下面的结论:对香菱学诗,宝钗“一定不会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一定是站在冷眼,或者是讽刺的角度”来看的,是以一种“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黛玉教香菱学诗的。而当问起这些结论的文本依据时,却很难自圆其说。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宝钗真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香菱是如何进大观园的。香菱是薛蟠的侍妾,薛蟠外出做生意之后,按理香菱应该跟薛姨妈住在一起,也好早晚侍候,而且当初薛姨妈也并没有想到让香菱进大观园。宝钗因知道香菱“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就正好趁薛蟠外出,借口找丫鬟不知底细,主动提出“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遂了香菱的心愿。后来香菱也十分感激她:“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顽,谁知你竟说了。”善于关心人、真诚关心人是一大美德,而这是宝钗的一个突出优点。 香菱进园之后,第一时间就提出要宝钗教她作诗。对此,宝钗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论者多以此为诟病宝钗秉持“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反对香菱学诗,甚至有些圆滑世故的主要证据(如《语文学习》2009 年第 11 期《对〈《香菱学诗》解疑〉的几点看法》一文,以下简称《看法》)。实则不然。其一,“得陇望蜀”这种小小的“讽刺”,只是一种亲密的玩笑,其实不必看作是宝钗有什么恶意。通行本原文“得陇望蜀”用引号,也表明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含贬义,再说《红楼梦》中这类小姑娘之间的玩笑话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其二,香菱本是薛家买来的丫头,以身份和地位论,如果宝钗反对她学诗,断不会发生后来的故事。其三,劝香菱“瞧瞧”、“走走”,也大可不必看作宝钗有多深的心机,甚至是“圆滑世故”。《看法》认为“在宝钗看来,到处走走远比学诗重要”,这是一种因先入之见而产生的偏见,没有文本依据。小说里多次特别点明薛姨妈母女是“客”,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