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文本解读:从《鉴赏家》看汪曾祺笔下的人情美 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收录的《鉴赏家》,是汪曾祺 1982 年创作的一篇小说,发表于当年的《北京文学》。小说虽然以“鉴赏家”为题,主人公却并不是一位有渊博学识与高雅品位的专家,而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卖果子小贩——叶三。叶三凭着对生活朴素的、真诚的理解,对绘画艺术的赤诚热爱,终于成为绘画大师季匋民的贴心知己。汪曾祺试图通过塑造叶三这个质朴、赤诚的“素心人”形象,来表述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人生态度。 一 汪曾祺在小说开头深情地说: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地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都是原装,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小说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似乎和“鉴赏家”没有联系。作家有意绕了一个弯子,从侧面交代了叶三为人处世的赤诚坦率、光明磊落。同时,到处走走,“能看到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叶三对生活的感悟、对绘画的理解,正是源于长期的卖果子生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绘画的鉴赏,对季匋民的欣赏与膜拜,对友情的珍视,都是建立在他的远离功利的审美意识上。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的果子,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儿子们觉得父亲太辛苦,不让他再风里来雨里去了。但叶三还是坚持为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他为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看他的画: 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谄媚。 季匋民认为,叶三虽然只是一个果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