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四:内容技法指津 内容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文章的基础。如果没有内容,文章的中心、层次、手法就都无从谈起。文章内容是否充实,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质量。那如何做到内容充实呢?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丰富的素材 只有尽可能多地积累材料,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旁征博引。积累素材时,考生要做到以下两点: 1.体悟社会,感受生活。社会生活(也包括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写作不竭的源泉。考生应该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话题,关注民生事件,放眼世界焦点……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运用发散思维,以辩证的观点独立地分析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 2.精研教材,潜心领会。高中教材所选的文章皆为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有思想内涵,内容涉及为人处世、思想情操、爱国报国、名人传记、名句名篇、诗词歌赋、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考生若平时将教材吃透,再辅以个人的理解,就能够在行文时活学活用了。 二、合理使用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支柱。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典型和新颖。 1.材料要真实。材料真实,是文章内容充实的根基。作文需要真实,但不能仅仅是对生活的自然摹写,而应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造,要高于生活。 2.材料要典型。材料典型,是文章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说服力,可以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最佳效果。 3.材料要新颖。材料新颖,是文章内容充实的关键。材料新颖,既指那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人新事,也包括一些虽比较陈旧但作者却有独到发现或见解的材料。 三、运用写作技巧 1.欲扬先抑。这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下面的范文《父爱如山》就集中体现了欲扬先抑的特点:前面历数父亲的种种“古怪”行为,结尾却表明自己对父亲的崇敬之情,突出了父爱的伟大。这样行文,使文章产生起伏的波澜,强化了情感的抒发,又造成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2.叙述要有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像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文章有波澜,有曲折起伏,才能吸引人。考生在写作中,由于受篇幅限制,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一波三折,但在写记叙类文章时,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波澜,使文章峰回路转,曲折有致。 3.以小见大。这种手法是指考生在写作中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