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技法:细节摄神 法国 19 世纪末印象派大画家塞尚说:“天堂就在细节之中。”是的,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实际上,写文章也是如此。 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描绘人事物态、凸现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渲染社会环境、描摹自然景物、烘托故事背景的常用艺术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事物理的神韵和内涵,就是细节摄神法。 著名作家贾平凹指出:“文学细节,实际是人物与人物的微小差异。着眼于细微处,而传达人物差异处,即为细节。”(《平凹的艺术》)而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靠这些细节描写。法国作家福楼拜在谈《包法利夫人》成功的秘诀时说:“我的完美的艺术仰仗于无数个生活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事实上,就是独具特色的细节描写为他赢得了读者。可见,若要打动读者,无论是写人、叙事、状物还是写景,细节描写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细节必须典型。作者必须对芜杂纷繁的生活情节进行艺术的加工,选取其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事物特征的那个细节,以此照出人物的灵魂,揭示生活现象的本质。“艺术是鲜活物,要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贾平凹语)“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歌德语)因此,选择典型细节,才能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情节。明人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即用典型化的细节来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生动传神。如他对“干谒者”奔走钻营、厚颜无耻的形象描绘时,选用“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守门人不准他进去时,他“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在马棚中等侯权贵时“惊走匍匐阶下”,“再拜”、“五六揖”等一系列细节,穷形尽相,入木三分地把“干谒者”巴结钻营权门,厚颜无耻的丑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细节必须真实。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指出:“获得全世界伟大的不朽的秘密在于真实。”因此他的《人间喜剧》被认为是 19 世纪法国的一幅社会历史图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散文特写《白净草原》中写一匹马的奔驰就用了这样一个细节:“这马竖起尾巴,不停地换着步调,凌乱的鬃毛上带着牛蒡的种子。”真实地再现了马在草原上狂奔突进的动人情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一支红杏出墙来”,都是因为有了拨动人心的细节描写,才使全篇神采焕然,别具一格。 [例文] 童年赶集记 记得小学作文时,我常写的题目就是“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