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书香”导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总之,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促人睿智。 请以“书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由材料、捉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的作文题。这三部分是审题时必须细心研究的。题中的文字材料和下面的提示语,是审题立意的依据,是对文章内容、写作范围即“写什么”的提示与限定;提示语下面的要求,是构思行文的依据,是对形式即“怎么写”的规定。 先看题中的“材料”,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明确如何立意。 “书香”是话题,当然是该题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概念,其含义必须首先弄明白。考场作文时,须明确其“语境意义”,以据此立意。“为防止书籍被蛀蚀而放在书中的香草所散发的香味;后借指读书的家风。”这是“书香”的本义。依材料中“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促人睿智”等内容看,“书香”应指“书中蕴含的意趣和道理”,指“读书对人的作用”,这是“书香”的语境意义,也是写作时的立意点。 再看题中的“提示语”,明确应该“写什么”。 据提示语可知写作的文体及要求:既可写叙述自己读书经历的记叙文,也可写先“叙”(读了什么书,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议”(读书后的启发或感受)的读后感等。 最后看题中的“要求”,明确应该“怎么写”。 由“要求”可知:“书香”只是个话题,可以自拟题目;可以选择角度写,不必泛泛而谈,但观点必须明确;只要不写成诗歌,写成其他文体均可,但必须达到 800 字(高考作文一般以 900 字为宜);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切感受,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套作甚至抄袭。 以上可概括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看”。 分值分配:内容(25)+表达(25)+发展等级(10) 【学生作文】 品书香,听天籁 你道那书香是何味? 呷一口清茶,沐浴在阳光之下,合上眼,你是否觉得充满了温和与惬意?如果觉得慵懒,这便需要一本书,一些书,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 生命的赞歌。史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