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 2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重点)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重点)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知识点四、再生阶段 1.存在问题: 。 2.解决措施:一方面寻找新的 ,改变区域的 ;另一方面,大量治理 ,改善地区 。 3.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 。【问题探究】 阅读课本活动有关大庆的材料和图片,回答:1.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课堂反馈】1.有关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移动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 B.“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C.“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D.“阳光地带”离海岸近,水资源丰富2.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上海工业区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A.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B.接近广大的消费市场 C.廉价而便捷的水运 D.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3.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 A.特色农业 B.森林公园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5.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是:( )A.矿产资源全面枯竭 B.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要求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交通不便利6.加入 WTO,给东北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下列发展措施不尽合理的是:( )A.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B.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C.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之真正融入全国市场经济大潮D.把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化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或火耕…”,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 7-8 题。7.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