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成功案例经验分享 考研调剂案例经验:找对适合自己的调剂方法 这里有两个案例:一个是调剂成功的案例,一个是调剂失败的案例,希望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对你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 小曹:暨南大学产业经济讨论院研二学生初次考研报考院校:北京大学 小曹本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就读,来自湖南益阳的他高中时是理科生,高考时被调剂到人大哲学院。数理能力强悍的他除了将数理逻辑玩得很溜之外,还在数学系修读了数学265 的工科线也太低了。。。调剂难了。。别到最后 350 没学上就尴尬了 真是后悔报 34 所。。 一开始传言只要 211,现在报名人多又传出来说要 985,我傻乎乎在那摆了 2 天没人理。 本科非 211 非 985,没过司考,分数 340+,现在连打电话去咨询的脸都没有。 今年法硕调剂真的原地螺旋爆炸,我全程一脸懵逼,二战吧呵呵,苍天饶过谁。 2024 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 200 万大关,达到 201 万,为近年考研报名人数之最。 很多考生表示:初试才是最简单的,学习才是最简单的。出了分开始考虑下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掌控不了。 一些有关调剂复试的小秘密? 1、所谓找关系 除了抱怨自己分高没学上的,能量姐还看到一些考生在网上抱怨自己 350+没收到复试,而比自己低分的同学却调剂成功了,并表示分高还是没有关系网好用啊。这里能量姐想对这种同学说一句:你可拉倒吧。过了高考之后你就该和你人生中最公平的考试 SAY BYE 了,成年人的游戏有什么公不公平,该不该? 给大家讲个故事,去年我有个同学初试成绩不够理想,只高了国家线 20 分左右,在大部分人惴惴不安还在期待可以擦到一志愿分数线,或是自怨自艾陷入悔恨中掉眼泪的时候,人家早早地准备好简历,找到学院的老师希望帮忙签推举信,向调剂院校招生办打招呼,还自己跑到调剂院校去联系老师,四处请教调剂成功的学姐复试的技巧。有时候资源和关系网就摆在你面前,问题是你会用吗? 2 所谓综合实力 另外,关于高分落榜,而低分反而调剂成功的案例。考研复试不仅仅看的是初试成绩,就像某个说的:初试差那几分在导师眼里根本不算啥差距,更多的还是看你本身是否优秀,有时候眼缘也很重要啊。 确实,近年来招生院线在调剂之前大都会让调剂考生填写预调剂信息,需要你每一门的初试成绩、四六级分数、本科院校信息、奖学金获奖记录,法学院校可能还会问你司法考试过了没有。这些内容是你的综合实力,当然会被纳入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