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教学设计蝗虫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 12 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纳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蝗虫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