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定时规范试题VIP免费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定时规范试题_第1页
1/8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定时规范试题_第2页
2/8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定时规范试题_第3页
3/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间:45分钟分值:69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3.(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定时规范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