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_第1页
1/2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_第2页
2/2
调查报告—老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调查报告—老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一、调查目的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为什么总往地上落而不往天上飞”的疑问而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提出“煮沸的水为什么能顶起壶盖”的质疑而发明了蒸汽机,人们因为好奇于蝙蝠如何探路而制造了雷达……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发现、发明、制造的前提,在提出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创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照理说,他们是很善于提出问题的,而且还会有很多问题要问的。遗憾的是,他们这一天性大多体现在课间嬉戏中,只要一回到课堂中,他们就将“沉默似金”,“此处无声胜有声”演绎得淋漓尽致。针对这一现况,我展开了调查,了解造成学生这种习性的根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二、调查方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抽取本校 1—6 年级共六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采纳方法一:听课法分别听取了 1—6 年级 6 位授课老师的授课,着重注重老师是否引导学生发问,其结果参照以下统计表:由上可知,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问的只占 1/5,其结果不容乐观。采纳方法二:查阅授课老师备课教案涉及到主动引导学生发问的只有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绝大多数老师已事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套问题,没有给学生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调查方法三:抽查学生从 1—6 年级每班抽出 5 位同学,共计 30人,对他们进行专项谈话调查。调查内容为:①你觉得讨论问题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结果:22 人认为有;5 人说有待尝试;3 人认为无。②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想问个为什么吗?结果:答“想”的有 28 人;另两人表示无所谓。③你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能给你们机会提问的请举手?结果:有 29 人举手。④为什么你们上课不主动举手发问?结果:回答老师不给机会的有 18 人;不敢、怕老师责备的有5 人;答错了,怕别人嘲笑有 5 人;不想发问的仅 2 人。三、调查结果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还是渴望发问的’,但又是谁给他们制造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呢?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吧!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假如老师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质疑,这无疑是“离经判道”违反自己当初的意愿,是让学生给自己的教学制造矛盾,发难自己。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已经习惯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调查报告—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发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