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高考历史 模块一 第 2 步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专题三 知考情·明考向高频考点考情分析考向预测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源远流长:从近几年的考试命题来看,传统文化从时间上可分为春秋战国、汉代、宋明三大块,每个时期有不同的考点,需分阶段理解记忆,而明清之际的儒学则同近代史联系较紧密2.重点呈现:百家争鸣中的道家、法家、儒家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从内容上看: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或观点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及影响、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仍将是命题考查的重点2.对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考查教材重要知识点;其二是以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某一知识点,尤其是戏曲成就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5.古代中国科技成就1.贴近事实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部分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大多是常识性的知识,涉及的面较广,特别是书画、戏曲能反映个人的艺术修养,在陶冶情操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2.重点呈现:古代科技、文学成就,戏曲知识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7.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学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要记牢]一、诸子百家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老子:道家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形成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一些主张就是后来的“三纲五常”。3.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了儒家“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太学和郡县学校。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