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高考语文 导学二十四周加强版 第二部分每天读背思 第四周复习素材﹡﹡﹡﹡﹡﹡﹡﹡﹡﹡﹡﹡﹡﹡﹡﹡﹡﹡第四周﹡﹡﹡﹡﹡﹡﹡﹡﹡﹡﹡﹡﹡﹡﹡﹡﹡﹡﹡星期一 :【基础巩固】【成语解读】: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附:元 薛昂夫 《朝天曲》:“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便得来真做的,布衣,袖里,试屈指英雄辈。”亦省作“ 蜗角 ”。 明 杨珽 《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 潘 鬢。”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陈眉公告衣巾》:“乃稟命於父母,敢告言於师尊,长笑鷄羣,永抛蜗角,读书谈道,愿附古人。”【成语解读】:蜗角之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附: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蜗角斗争,左 触 右 蛮 ,一战连千里。”亦省作“ 蜗争 ”。 清魏源 《游山吟》之二:“蜗争膻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成语解读】:蜗角蚊睫(wō jiǎo wén jié)蜗牛的角﹐蚊子的眼睫毛。形容极为狭小的境地【成语解读】:蜗角蝇头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示例:~,名亲共利切。 ◎元·白朴《乔木查·对景》【美文欣赏】 品味真情绝 交 的 诗 意 留白① 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千金易得,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② 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可见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尽管最爱研究君子与小人分野的孔子,还时常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叹,但总的来说还不失为“温柔敦厚”。到了汉代,绝交的举动也随着人的内在自我的日益觉醒而火药味渐浓。这一时期断交的故事颇为不少,...